第一条 为了规范工业节能监察,促进企业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监察,是指工业节能监察部门依法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能源生产、使用、服务等相关企业、机构执行节能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用能,提出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建议的行为。 第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全国工业节能监察的指导和统筹协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管理工业节能监察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察,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管理工业节能监察的部门,统称工业节能监察部门。 第四条 工业节能监察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效能原则。 第五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工业节能监察,如实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虚构事实,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阻碍工业节能监察。 第六条 工业节能监察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书面委托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监察。 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部门的名义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及时向委托部门报告工业节能监察情况;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工业节能监察。 委托部门应当加强对受委托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监察的监督。 第七条 工业节能监察应当由2名以上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实施。 第八条 工业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工业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有权申请回避。 第九条 工业节能监察部门、受委托实施工业节能监察的组织,因工业节能监察需要,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或者有关专家开展工业节能监察辅助工作。 从事工业节能监察辅助工作的机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工业节能监察。 (一)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 (二)执行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情况; (四)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情况; (五)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情况,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工业节能监察的事项。 第十一条 对重点用能企业的工业节能监察还包括下列内容: (二)执行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培训制度情况; (四)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情况、测量管理体系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重点用能企业其他需要开展工业节能监察的事项。 第十二条 工业节能监察采取现场监察或者书面监察方式。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业节能监察。 第十三条 实施下列工业节能监察,应当采取现场监察方式: (一)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情况; (二)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执行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取现场监察的其他事项。 实施前款规定以外事项的工业节能监察,可以采取书面监察方式。 第十四条 实施现场监察的,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被监察单位实施工业节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因查处违法案件、以抽查方式实施的监察,以及依据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实施的监察除外。 第十五条 实施现场监察的,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应当主动向被监察单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或者行政执法证件无效的,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接受工业节能监察。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拍照、录音、录像; (三)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相关事项、提供相关材料; (四)对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状况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